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“十四五” ——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实录-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发布人: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1-01-30   浏览次数:102



fgw.hubei.gov.cn/gzjj/dtyw/fgyw/202101/t20210129_3324068.shtml?share_token=a029f5c6-31e6-4774-8d5e-4d9fb6a90605

刚刚闭幕的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,审议通过了我省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。《纲要》紧紧围绕湖北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战略定位谋篇布局,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“十四五”,对构建“一主引领、两翼驱动、全域协同”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细化,是省委《建议》的“施工图”。省直部门如何抓落实?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,省发改委等5个省直厅局相关负责人谈目标、话举措、谋发展。

谢高波:

湖北GDP

须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位置

“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,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,年均增速6.5%,继续保持中部靠前、全国第一方阵的位置。”发布会上,谢高波说,省委《建议》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,《纲要》锚定这一目标科学谋划“十四五”,从总体目标倒推,明确“十四五”时期必须完成六大任务。

其余五大任务包括,改革开放赢得新优势,重要领域、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,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,内陆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;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,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;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,“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”生态格局更加稳固,“水袋子”“旱包子”问题有效解决;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,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;省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,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。

谢高波表示,《纲要》紧紧围绕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战略定位谋篇布局。提出充分发挥湖北区位交通、产业基础、科教资源、市场潜力优势,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和打造强大市场枢纽为着力点,着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中心、先进制造业中心、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,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《纲要》还对构建“一主引领、两翼驱动、全域协同”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细化。比如提出,支持武汉做大做强,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、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,提升武汉城市发展能级,增强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。坚持块状组团、扇面发展,推动“襄十随神”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,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“两翼”。加强县域经济发展,实现块状经济在全省星罗棋布。

万丽华:

“提气、降碳、强生态,

增水、固土、防风险”

根据《纲要》,“十四五”我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是:到2025年实现“一减一降、两改善、四提升”。“一减一降”是指主要污染物减排和二氧化碳降低,环境治理成效稳固、生态系统稳定;“两改善”是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、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;“四提升”是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、空间格局优化和资源利用水平、环境风险防控水平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。

如何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?万丽华表示,总的思路是“提气、降碳、强生态,增水、固土、防风险”,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。

“提气”,积极推进产业结构、能源消费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,强化PM2.5和O_3(臭氧)协同控制,持续推进钢铁、水泥、玻璃、有色、焦化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,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控制,继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,实现“天更蓝”。“降碳”,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坚持减污降碳协同,做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(中碳登)运维,开展碳金融创新,力争将武汉打造为全国碳金融中心,实现“发展更绿”。“强生态”,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,构建“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”生态系统保护格局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实现“生态更优”。

万丽华说,我省将统筹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,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。持续推动补齐各类水污染防治设施短板,探索开展重点行业总磷排放总量控制试点。推进县级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,全面消除国控劣V类断面,实现“水更清”。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,积极开展江汉平原、鄂东等地区土壤修复试点,实现“土更净”。强化危险废物、尾矿、重金属环境风险管控,加强生态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,实现“环境更安全”。

陈诗军:

确保粮食年产量

稳定在500亿斤以上

“守牢粮食安全底线,坚持稳政策、稳面积、提产能并举,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。”发布会上,陈诗军说,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将对标对表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,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,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,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牵引,聚焦优势特色,突出强链集群,强化创新支撑,着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?陈诗军表示,我省将优化产业布局,重点是优化种、养、加、游产业布局和重点农产品生产布局,形成功能定位清晰、资源匹配合理、特色优势彰显、区域发展协调的总体格局。推进产业强链,围绕淡水鱼、优质稻(麦)、茶叶等,加大要素保障力度,打造10个产业链条完整的优势产业集群,推动农业产业向生产、加工、流通一体化发展。

着力壮大产业龙头,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冠军龙头企业、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,带动近1000万农户增收。力争到2025年,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00家,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.8万亿元。培育知名品牌,整合资源、集中力量重点打造20个区域公用品牌、100个企业品牌和300个产品品牌,不断提升“中国荆楚味、湖北农产品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此外,我省将聚焦特色优势,坚持融合发展,拓展“现代农业+”发展模式,推动我省农业加快向全产业链转变,实现由农业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跨越。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,完善承包地“三权”分置制度,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,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力争到“十四五”末,培育形成5个综合产值超500亿、5个综合产值超1000亿的优势产业,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.8∶1。

郭涛:

打造全国重要的

先进制造业基地

加快建设“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、先进制造业主导、现代服务业驱动”的现代产业体系,是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。

“湖北要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、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,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。”郭涛说,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,《纲要》要求突出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器件、下一代信息网络、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,构建“光芯屏端网”纵向链合、横向协同的发展机制,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。

为推进制造强省战略落地落实,我省将重点推行“两计划三行动四工程”。“两计划”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,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航空航天及北斗等新兴产业,打造“光芯屏端网”、汽车、大健康、现代化工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集群。“三行动”包括“技改提能、制造焕新”行动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和领军企业培育行动。“四工程”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、产业链提升工程、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,打通产业链的断点、堵点和难点,加快5G、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发展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,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新高地。

郭涛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省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,统筹考虑湖北产业发展基础和潜能,培育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“4+6+8”现代制造业体系。“4”是指做强4个营业收入达万亿级支柱产业,分别是:新一代信息技术(“光芯屏端网”)、汽车、食品、现代化工产业;“6”是指做优6个营业收入达5千亿级优势产业,分别是机械装备、建材、冶金、纺织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、新材料产业;“8”是指做大8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,分别是生物医药、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、航空航天、量子通信、北斗导航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8个产业;努力使营业收入过千亿产业由15个增至20个。

徐文学:

构建完善“三枢纽、两走廊、

三区域、九通道”综合交通格局

“强化交通硬联通”和“增密、互通、提质”,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交通提出的重要任务。

徐文学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省交通部门将牢牢把握“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、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”发展定位,构建完善“三枢纽、两走廊、三区域、九通道”综合交通格局,加快建设引领中部、辐射全国、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“三枢纽”即重点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襄阳、宜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,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。“两走廊”即打造长江、汉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。“三区域”即打造鄂西、鄂中、鄂东三个发展示范区。“九通道”即优化、提升、完善南北方向京九、京广、随岳、襄荆宜、十恩和东西方向福银、沪汉蓉、沪汉渝、杭瑞等“五纵四横”九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。

具体而来,湖北交通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——

畅通大通道,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。重点建设与长三角、京津冀、粤港澳、成渝等城市群快速通达,与城镇发展轴、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的综合运输大通道。打造覆盖沿江、沟通近洋的对外水运大通道。提升中欧班列(武汉)集结能力,打造中部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主通道。大力拓展国际国内航线,形成覆盖全国、辐射全球的对外空中通道。

完善大网络,强化综合交通“硬联通”。构建武汉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网,高铁营业里程达3000公里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000公里。着力深长江、畅汉江、缓解三峡瓶颈、打通南北通道,全省高等级航道达2300公里。建设大枢纽,构筑九省通衢新优势。强化武汉中部地区国际门户地位,提升襄阳、宜昌国家枢纽能级。加快建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,实施武汉天河机场扩容工程,形成“双枢纽、多支线”机场布局。

发展大运输,构建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。加快发展江海联运、水铁联运、水水直达、沿江捎带,重点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。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“公转铁、公转水”为主攻方向,深入开展运输结构调整。加快交通邮政融合发展,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快递比例达到100%。

现场问答

央广网记者:习近平总书记对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“开门问策、集思广益”,请问湖北省在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过程中是如何落实总书记指示,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呢?

谢高波:省委、省政府、省人大、省政协“四大家”领导高度重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,强调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要坚持发扬民主、开门问策、集思广益。2020年4月下旬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经济专家座谈会、省政协专题调研座谈会、市州党委书记座谈会、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、省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座谈会等,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。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各专门(工作)委员会成立6个调研组深入到市州、省直各部门开展专题调研。省政府各位副省长围绕专项规划编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研。省政协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“十四五”发展重大问题,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。

《纲要》起草专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建言献策活动。线下,围绕谋划全省发展战略,组织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,邀请王一鸣、范恒山等知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。2020年12月《纲要》(征求意见稿)形成后,召开了专家咨询论证会和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座谈会,听取各方意见建议。线上,分别于去年5月15日、12月4日先后两轮在湖北发布、楚天云、湖北日报,政府门户网站、微信、微博等渠道开设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言献策专栏,听民意、汇民智。

征集意见过程中,我们安排专人收集整理专家建议、地方诉求、社会期盼,形成“十四五”规划意见建议库,实行清单化管理,共征集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1700余条,其中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31.5%,乡村振兴占15.7%,区域协调发展占10.2%,教育占8%。每一条意见建议,专班同志都进行了认真研究,按照能吸纳尽量吸纳的原则,对所有意见建议尽可能体现和回应,有些人民群众的鲜活语言直接吸纳到《纲要》中。